郑州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的组织环保志愿者到黄河湿地实地考察鸟类 郑州师范学院建设的郑州大自然博物馆致力于科普教育,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弘扬社会科学文明—— 本报记者惠婷本报通讯员惠保德朱红伟 在郑州北区,有一座很普通的三层小楼,更有着更加多的郑州市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前往参观,它的名字叫郑州大自然博物馆。 郑州大自然博物馆座落在郑州师范学院的西北角,是经国家文物局审核登记、郑州市政府反对、郑州师范学院承建商的地方特色独特的大自然科技类博物馆。
大自然博物馆主要专门从事动物、植物、化石、矿物、土壤、水资源等领域的标本珍藏、展出,集教学、科研和科普等功能于一体。 五年来,郑州师范学院大力贯彻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该大自然博物馆坚决对全社会免费对外开放,致力于提升公众的科学文明素质,弘扬科学文明主旋律,使科普教育深入人心。
开馆以来招待观众大约40万人次,推展了“崖沙燕栖息地维护行动”等多项公益活动,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建设一座大自然博物馆搭起社会科普教育平台 举行一系列科普活动推展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相处 走出郑州大自然博物馆,就走出了一个神秘的大大自然。 博物馆展厅面积5000余平方米,共11个常设展区。
一层另设嵩山之春、南国夏风、大河金秋、冰雪风情、水生世界展区,二层另设昆虫世界、生命承托、绿色飨宴、炼惠能展区,三层另设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狂野非洲等展区。展馆融合青少年心理特点与审美视角,修筑了互动式探寻大自然奥秘的科普教育活动场所——实验天地。
展馆珍藏、展出标本万余件,其中有华南虎、北极熊、金钱豹、扬子鳄、巨蜥、丹顶鹤、朱鹮、金雕、金斑喙凤蝶等国家一、二级贵重动物标本200余种,300余件。大部分标本、文字、图片集中于展出博物馆专业人员的省、市级科研项目研究的近期成果。 在这里,每周都有学校的组织的学生参观自学,周末也经常有市民带上孩子来这里探究科学奥秘。
上周记者专访时,恰遇某校小学生在参观,郑州师范学院的志愿者再行给孩子们义务介绍。拿着一只孩子们讨厌的丹顶鹤,讲解员讲解,这就是传说中的仙鹤,它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经常被人冠上“湿地之神”的美称。有一幅出名的松鹤延年图,只不过是不科学的,你们看丹顶鹤的脚,前3个脚趾与后趾不出同一平面上,无法做到树枝,它显然不了车站到松枝上。
只是丹顶鹤寿命长约50~60年,人们经常把它和松树所画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物,松鹤延年图传达的是一种幸福的心愿。“噢,原本是这样。
”听见这里,孩子们频频点头。 记者了解到,辟这个大自然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对学校来说没什么利润可言,或者说是赔钱的,但郑州师范学院把社会效益放到第一位,大力接续社会参观和公益宣传活动,在师生中培育了十几人的志愿者讲解员队伍。
为了便利残疾人参观,学校最近给大自然博物馆装有了电梯。 而为了节约资金,大自然博物馆的生物标本很多来自老师临死前制作,专业人员利用动植物丧生动物资源,制作出有丹顶鹤、大鸨、白鹳、梅花鹿等国家一、二级珍稀动物标本大约300件。既节约上百万经费,更加涉及学科科研、教学奠下了坚实基础。 “明年燕子还不会来吗?” “不会的,因为郑州人富裕爱心。
” 一对母子的对话,传送出有郑州人维护崖沙燕的情怀。而为了维护崖沙燕,郑州大自然博物馆仍然在希望。 2012年以来,在郑州的多个施工工地找到了繁殖期的崖沙燕。
郑州大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一方面斡旋各处,查阅、论证崖沙燕的繁殖情况,一方面大力宣传科普知识,敦促人们维护崖沙燕。 2013年5月,新郑市龙湖镇一建筑工地正在施工,威胁着上万只在断面上打洞筑巢繁殖的崖沙燕。经过各界的共同努力,施工单位复工58天,远超过了崖沙燕繁殖离巢平均值所需的40天,保证这些燕子顺利繁殖,郑州因此被网友称作“一座有爱的城市”。
8月,大自然博物馆牵头河南省野生鸟类仔细观察学会积极开展了“关怀鸟类分享蓝天——为崖沙燕保有一片栖息地行动”的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唤醒市民对这些燕子更加美浓的爱意。 “通过宣传维护活动,郑州最少挽回了3万多只崖沙燕。今年的情况比往年更佳。”博物馆馆长李长看教授讲解。
类似于这样的公益活动,郑州大自然博物馆还分担了很多。 “生物入侵”受到社会日益注目。大自然博物馆专家分担了“河南省生物入侵及对策研究”课题,与郑州市科技馆牵头,在国内首度举行“生物入侵”展出,展出了120块展板,30种活体标本,还包括我省主要侵略的8种,即巴西龟、牛蛙、小龙虾、美国白蛾、松材线虫、水葫芦、加拿大蓬、加拿大一枝黄花。展出活动把侵略物种的概念、危害、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广而告之,向人们响起了生物入侵的警钟,提升公众抵挡生物入侵的了解。
2012年与郑州市林业局、郑州市科协联合举行的“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大型专题展出,是大自然博物馆近10年对黄河湿地生物研究的成果,在郑州科技馆、郑州黄河湿地国家公园等地巡展,展览的100件动物标本、100种植物标本,更有了30多万人次参观。“黄河湿地真为美!”人们惊讶于黄河湿地的美丽和生物多样性,引发了湿地维护的热潮。 此外,郑州大自然博物馆牵头河南野生鸟类仔细观察学会、郑州黄河湿地管理中心联合举行“大大自然的精灵——鸟类摄影展”,并在郑州科技馆、黄河博物馆、郑州黄河湿地国家公园等巡展。
据粗略统计资料,一系列科普活动总计有将近百万人次参观,这些公益活动营造了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相处的社会氛围。 遵守服务社会的愿景致力于提高全民科学文明 郑州大自然博物馆不仅是郑州师范学院的大自然博物馆,堪称全社会的大自然博物馆。
这是郑州师范学院遵守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出发点。 秉承“科学服务于大众”的理念,郑州大自然博物馆分担着向社会宣传科学知识、推展社会文明变革的社会责任,免费对外开放、义务介绍,招待了全省多个中小学的团体参观,年招待观众已约10余万人次。
该大自然博物馆还分担省会部分高校涉及专业的场馆教学及“国培计划”教学任务。是郑州师范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教育学院等院校专业教学基地,“国培计划”的多项标本制作技能教学培训也在这里展开,分担了小学教师培训、科学教育培训、中学生物学科岗前培训、新疆哈密地区特岗双语幼儿园教师培训等培训任务。 2009年竣工免费对外开放以来,郑州大自然博物馆被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省林业厅命名为“野生动植物维护基地”,被郑州市教育局颁发“校外教育基地”,被郑州市科技局甄选为“郑州市生物物种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等,沦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理事单位,发动正式成立了“河南省野生鸟类仔细观察学会”。
河南省领导贾连朝、王艳玲,郑州市三任市委书记王文超、连维良、吴天君都亲临博物馆实地考察指导,给与认同。 “从大自然博物馆这几年的运营情况看,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郑州师范学院涉及负责人说道,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郑州师范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办好社会服务,把大自然博物馆建设好运营好,把科普知识传播好,同时作好其他方面的社会服务。
本文关键词:郑州,师范学院,社会服务,情怀,致力于,郑州,开云官网
本文来源:开云官网-www.tzitter.com